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7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一、调查概况
20xx年9月14日—**月9日,我被分到灵川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工作的实习,二是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就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除了专门访谈,课余时间我还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我对职校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包括以集体提问的方式座谈和个别深入访谈;其次是观察法,通过巡班和下晚自习来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和生活习惯。访谈内容如下:
1、从入学到毕业,对学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自愿选择的同学占了多大比重?不愿意选择本专业就业的同学是什么原因?
3、您有什么好的养成良好学习态度的方法吗?请举例说明。
三、访谈对象与访谈时间
20xx级汽修2班学生于20xx年9月19日在教室进行集体座谈;
20xx级服装班的学生于20xx年9月20日在宿舍进行个别访谈;
20xx级汽修2班班主任蒋建军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20xx级汽修1班班主任石念军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20xx级汽修3班班主任康桂喜老师于20xx年9月25日进行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与其是否明确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关联性。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1、中职生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中很多都是初中成绩不好或纪律性较差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惰性强,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波动大,自我管理能力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的转变
调查结果表明,刚入学时8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学习比较积极,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20%的学生态度是无所谓,只想玩,讨厌上课。一年后,学习态度开始有新的转变,60%的学生从“不知道干什么”,“进来再说”,“混日子”到现在基本明确了学习目的,懂得以后出去工作就要学好技术,懂得了社会的竞争性;25%的学生因为盲目,缺乏职业定位,所以不想学,听不进去,现在只爱上实操课;10%的学生基本没有改变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或者有时表现好有时表现坏,有较强的变化不定性;5%的学生入学前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后因为整天做劳动和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满,导致最后对老师、学校失去信心,甚至有放弃学业的打算。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中职学生都讨厌文化课,学生不喜欢文化课的原因,一是与学校整个文化氛围有关;二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三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四是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关,认为只有实操课才有用。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中职学生流失率极大,所以能留在学校顺利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愿意学的学生,因此80%的学生毕业后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不愿意的原因:一是跟将来所在的企业有关,最突出的如企业工资待遇问题,认为工资不是很理想;二是工作强度大,认为干活较累、较脏,吃不了苦,所以坚持不了就放弃了;三是家庭问题。因家人怕其吃不了苦就不鼓励,劝其做别的。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专业为主,以专业促学习。一年级学生要利用其对专业的热爱,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学习激情却有所减退,所以要灌输其该专业的前途和发展空间,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例如,告诉学生上课如上班,用4s店的企业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2、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多鼓励学生,尽心尽责引导学生,信任学生,用建议性的方式批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较大的变化,具体做法有:充分了解学生及学生家庭状况,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跟学生分析自己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把技术的重要与生存紧密联系,强调如何学习技术,让学生懂得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学习的乐趣;采取竞赛式、定量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就感;采取激励式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肯定,用鼓励代替批评,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到东西了,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师要勤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多开展适合学生自身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多开展富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活动,为学生以后顺利适应职业岗位做好铺垫;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挫折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灵和个性,对待性格顽固的学生也要平等交流,才能使德育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多花一些功夫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人;老师以身作则,认真对待每件事,用自己的人格、言行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认真处事的习惯;教会学生用比较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从而调试自己的心态;尽量多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性管理活动,活动结束后点评得失;用身边成功学习的案例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优秀毕业生举例:唐安,06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学习努力,脑子灵活,他懂得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很强,乐于求知,不甘失败,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感恩,毕业3年拥有了3千多万资产;另外一个学生很调皮,于是到社会去混了一个学期,发现在社会上真的不好混,后又回到学校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技术,毕业后到汽车修理厂任总监,而且还与女朋友同厂工作,事业爱情双丰收。
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到要转变中职学生散漫的学习态度是一个曲折、反复、艰苦的过程,需要老师时刻保持激情,将对学 ……此处隐藏9723个字……这其中既包括纯果汁也包括一般的果汁饮料。从消费比例上看,与去年的数据相对平稳并稍有上升。从功能上,果汁饮料与水饮料及碳酸饮料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注定了果汁饮料无法全面代替这些传统饮料。但从消费比例的发展来看,果汁饮料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上升的幅度被认为并不乐观。另外茶饮料以及矿泉水等并不是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饮料。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依然对饮料的选择起着一定的作用。费用越高的人,他们是果汁饮料、功能饮料的大量购买者,而收入越低的人,则对水饮料以及茶饮料具有更高热情。这也说明,大学生对饮料消费,生活费用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二)在各品牌中,可口可乐的消费量匹马领先
在消费量方面,可口可乐依然是龙头老大,以23%的消费面匹马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康师傅、百事可乐,皆为16%,统一为15%,三者不相上下鼎足而立。
处在第三集团的,是国产品牌农夫山泉、汇源、娃哈哈和酷儿,在3%至6%之间。国产品牌在饮料市场已经立稳了脚跟,虽然目前与那些国际巨头依然相差较远,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已经使国产饮料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大学生在品牌上的选择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消费群体。
(三)口味与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大的二个因素
1、饮料的口味是影响因素中最大众的因素,影响着最多的消费者。有53%的人认为对饮料的口味会很在意,口味对自己适合与否,会影响对饮料的选择与购买。
2、饮料的品牌对消费的影响是仅次于口味的又一大因素,35%的被调查者认为,饮料的品牌会影响他们的选择。调查中,17%的被调查者表示,知名度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大学生消费者,更注重品牌,也更关心饮料的知名度。因为他们走在潮流的前端,对于新产品的推出抱有新鲜度,对于新广告的播放格外关注。
3、位列影响选择的因素第三集团的有营养成份、价格和保质期等因素,分别有23%、20%和19%的消费者给了选择。
保质期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是有一定的局限。一般来说,对于即将过期的产品,消费者是不愿意选择的,但这通常并不能对某一产品的购买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在既定品牌中重新选择那些看起来更新鲜的产品。对此影响更大的,应该是购买场所。人们之所以更乐于选择超市,超市的货物流通快速而能保证产品新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价格对产品的购买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于对购买场所的选择,也冲击着对产品品牌的选择和对产品类别的选择。
消费者对于营养成份的选择,不应该仅仅理解为饮料中应该包含哪些成份的要求,或者对某种特殊成份在饮料中是否存在的一种追求,同时也应该包含着另一层含义,即饮料中不应该含有某种成份的一种要求。
学生调查报告 篇7调查时间:20xx年4月15日至20xx年5月15日
调查对象:XXX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1、恋爱动机不明确。调查显示,高达25%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孤单,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求短暂的快乐。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3、道德观念淡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4、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影响学习。在爱情与学业面前,多数同学把爱情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