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社会调查报告模板合集六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调查报告 篇1调研内容: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XX镇中心小学
采访人物:吴校长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发展现状、发展困难;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
调研结果:
学校基本信息: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25年,是XX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是一所县级示范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1、2、3、4年级各一个班,5、6年级各3个班。学生共有529人,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的前畈村。其中住宿生278人,学校一共有12个寝室,这个学校因为有5、6年级所以住校人数较多,而且学校规定家距离学校3公里之外必须住校。学校是天堂寨镇小学里规模最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约7600㎡,生均占地面积约14㎡,校舍面积约3690㎡,学校操场总面积20xx㎡,学校图书馆现共有各类图书2万册,学生用计算机台数12台。20xx该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10个教学班级目前均已经开通了“班班通”,学校老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每个教学班级均配备电风扇。
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学校在编教职工22人,主要为扶贫定向老师、当地的特岗教师。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省优秀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6人。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学校通过自己经营食堂,招聘当地村民后勤保障,确保学校食堂的进货和卫生安全。学校每周都会制定合理搭配的菜谱,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也看到学校确实为学生制定详细和科学的菜谱,并且进行公示。一荤两素一汤,米饭免费供应。在走访学校学生中我们得知,如果学生对学校饮食不满意可以直接和学校校长反映。国家目前实施了学生营养餐工程,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每个学生每天早餐补贴三元,当地结合自身实际,将该补贴用在午餐上,每个学生每顿午餐补贴三元,一周(5天)可以获得15元用餐补助,另外学生自己每天交2元用餐补贴。通过个人和财政的共同出资,确保在校学生吃的好、吃的安心。同时我们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儿童饮食也越来越丰富合理和有营养,很少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学校发展现状、发展困难:作为一所中心小学,学校的硬件水平在当地小学中已经处于前列。而且有县财政拨款,校园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学校目前依然面临着经费不足、教师短缺等诸多问题。因为是县级财政拨款,财力有限,而且目前是按学生人数拨款,经费本身就存在不足,财政拨款还得主要用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对于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投入是不足的;教师工资、福利少。因为村子小、财力不够,教师编制少,学校教师配备不齐,平均1个老师教23个学生。老师月工资2500元,除此之外福利很少,几乎没有;当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放学出行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走访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学甚至得走3个小时左右,翻越几个山头;此外,对于的学生补助也有待提高,目前只有营养午餐和免学费两项工程,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得依靠社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救助。
其它方面: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每三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学校免费提供电话供亲子交流,同时开展少年宫活动,乐器、书法、美术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当地的辍学现象已经很少见,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进镇上学,高中进县城读书现象很常见。作为一所镇中心小学,该校生源质量不错,高考有一个清华学生小学就读于该校。
就像是和谐美丽的天堂寨,我们希望天堂寨镇中心小学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辛勤的教育者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为山区的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着。向这些无私的老师们表示敬意,也向关心这里教育发展的每一位社会爱心人士表示敬意。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天堂寨镇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社会调查报告 篇2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
20xx年89月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
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
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
A 感兴趣70%,
B 一般 24%
C 不感兴趣6%
阅读动机:
A 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
B 娱乐休闲8%
C 提高写作能力 44%
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
A 双休日24%
B 完成学习任务后49%
C 随时读27%
阅读时间长度:
A 每周2小时内20%
B 2-4小时56%
C 4-6小时20%
从阅读时间看,大多 ……此处隐藏6378个字……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走到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他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今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风险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2.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个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社会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社会调查报告 篇6当今社会中,梦想一直是个经久不败的话题。有人认为梦想是人类超越现实的阶梯。假如没有梦想,人将如何超越现实呢?也有人认为,梦想是对现实不满的逃避,是对现实的损害,更是造成在现实层面苟且和退让的重要成因,因而,梦想缺乏价值。
两种观点对峙,但大部分的人仍然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梦想有助于提升生命。”
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那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而有人说他所说的其实更贴近于理想。毕竟,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是人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而梦想太空泛,无所凭籍,且常常和自我无关。但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梦想才更加人性化。我们往往强调人的社会性,漠视个性话的东西。可是,在想一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即使再成功,仍旧是不美好的东西。梦想不但是对现实的超越,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梦想与一个人的心灵生活更加密切相关。
固然,很多人根本没有梦想,但是梦想始终是个人心灵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承认,现实中梦想会改变心灵生活的其他部分,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我们才称它为梦想。
梦想并非只是一种结果,一种状态,而没过程。梦想是心灵中重塑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或事多都是不完美的。但我们心灵的方向却不会错,只要我们相信“梦想”。
也许有人回因为现实的残酷而误解梦想的意义。一个32岁的小伙子在下班的路上遇见小偷,小偷偷了他旁边一个姑娘的钱包。小伙子没吭声,直到小偷下车。小偷下车后小伙子哭了,他难过极了。小偷只是偷了一个红色的钱包,却打破了一个32岁男人的梦想底线。这样的现实被理解为:梦想在现实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还有诸多的事实。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轻生,青少年犯罪,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沦为囚犯。其实,现实生活教给我们生存的理性,工具理性,教给我们怎样的生活。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按照某种既有的逻辑去生活。而排斥其他的可能性。如果真要墨守成规地去面对现实,那还谈什麽历史和未来啊?每个人的生活背静不同,他们所付诸的梦想也个不相同,我们期待的是平心而论的梦想,而不是高不可及的梦想。
梦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被实现的。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总是不会只满足于脚下平庸的位置,而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让自己不遗憾的事情。也许梦想的伟大并不在于他能否被实现,而在于他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一种追求,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精神寄托。梦想要我们付诸坚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的面对现实。马克思相信社会主义能被实现,只不过时间要往后推点。远古时代的中国人以为天地是方的,被一只大龟驮着,而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神王”上天了,而美国正积极开展火星之旅。
梦想,总是以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基础的,不可能一步跳到颠峰,不同的是有人走几步就满足了,有人却会一直走下去,不断给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穷则善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光要时刻准备着,还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一个人就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不怕慢,只怕站。所谓“尽吴志者而不能至矣,可以无悔矣。”平时有一件事做一件事,把现在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一种修炼。没有谁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力求自己更接近自己的梦想。如果是经过真正的思考而确立下来的东西,那就是梦想,也能让人具有充沛的行动力。
实现梦想的条件并不是只有年轻,还要肯奋斗。
梦想意味着追求和改变,我们不知道改变之后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不过有梦还是好的,它印证着年轻,还有未来。只要不恐惧改变想清楚了,也有行动力,往哪个方向都是好的。
梦想给我们带来希望,让我们的生命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也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无比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