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和小羊》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和小羊》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和小羊》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狼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第二段写狼故意找借口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第三段写小羊说明不是他把水弄脏的道理。第四段写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第五段写小羊又一次说明不是他在背地里讲狼的坏话的道理。第六段写狼暴露了本来的凶恶面目,向小羊扑去。
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
(1)寓体生动形象:狼的“故意找借口”、“气冲冲”、“不想再争辩”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2)寓意抽象概括:寓言故事往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寓言寄寓意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教学大纲的单元目标以及寓言教材特点的分析,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狼和小羊的话,在品读中体会狼找借口一次强于一次的狡诈凶恶本性。
(2)(过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体(狼和小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凭借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关注小羊命运,续写故事。
二、说教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景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从而带动言语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开始。
开篇我先创设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环境,深深吸引住学生,当他们陶醉其中的时候,再使情节突然一转,(“一只大会狼突然从远处走来了”)随着狼的出现,将矛盾推出。这将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轻松进入课文的'学习。有了这么强烈的对比,学生就容易就找准狼和小羊的心理位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文本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离现实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推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而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会随之敏锐起来了。
三、说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像《狼和小羊》这样的童话形式的寓言故事,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情景教学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分角色读、演读、齐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再现寓体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我用情景教学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再现故事发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同时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为学习全文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概括课文内容——找三次对话——引出狼和小羊的话,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疏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寓体形象。
(三)细读品悟,关注小羊的命运,认识狼的本性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品悟,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例如提示学生“他像一只凶恶的狼吗?为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学生在相互的评价中逐步体会狼和小羊对话的不同语气,以提高朗读能力,阅读感悟能力。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对话,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读书解疑。学生读懂了,想清楚了,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四)课外扩展:
续写故事。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呢?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情感,体验后,就能轻而易举地走入狼和小羊的内心世界了。并想像生活如果遇到和狼一样的坏人时,你会怎么做呢?在透彻理解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小羊命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本课我采用版画的形式,突出狼和小羊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狼所说的话是毫无根据的。
《狼和小羊》的说课稿2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自知理亏,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文中作者通过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深刻的哲理。
教材的特点是:
(1)寓体生动形象
(2)寓意抽象概括,文中以狼的“故意找茬”,“气冲冲”,“龇着牙”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教材的作用是:
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让人们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懂得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应该以智取胜。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时,我把知识目标看做重点,因为低段学生注重识字教学,所以为了突出重点,我以复习生字生词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认识狼的本性。
教学难点为能力目标,这是由于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以对话为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突破难点,我以分角色朗读来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四、说 ……此处隐藏12613个字……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过程和方法: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3)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
4、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3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精读理解。
第三课时:指导学习生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二、问题导入
1、指生问: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关谁和谁的故事?相机板书:狼和羊
2、指名说说狼和羊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子?
狼:凶狠、狡猾、干坏事、残忍羊:温柔、温和、善良、
讲道理、懂礼貌
总结:
在人们的心目中狼总是个坏家伙,羊则是温柔善良讨人喜欢的。当凶狠的狼遇到了善良的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小羊》。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小朋友默读第一自然段,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狼在哪里遇到了小羊?(小溪边)
狼遇到了小羊最想做的是什么?
狼会直接把小羊吃掉么?什么是找茬?指点:狼想吃小羊他要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找一个理由他要去找小羊的麻烦,这就是找茬。相机板书。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性格特点(狡猾)狼究竟找的是什么茬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想一想每一句话说了些什么,每一段又说了些什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狼在找茬的时候语气是什么样的呢?(凶狠的大声的无礼的)谁来给我们演一演狼是怎么找茬的?指名读并相机指点读出相应的语气。小羊有没有把狼喝得水弄脏呢?为什么?
在黑板画出从左上往右下画一条小溪,这里高处就是水的上游,低处就是水的下游,狼在上游,羊在下游,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谁帮老师把他们贴到相应的位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也就是从上游往下游流的,小羊即使把水弄脏了,脏水会不会流向狼那里?水不会从下往上流的。水从下往上就叫倒流,那么水会倒流么?小羊在听了狼的话后是什么表情?(吃了一惊)虽然他吃了一惊,还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狼说道理?(温和地语气)从这可以看出小羊的什么性格特征?(很温柔)谁来温和地和狼讲一讲道理?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找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分别读狼和羊的对话,提示读出语气,进一步加深狼和羊在同学们脑海中的印象。羊并没有把狼的水弄脏,可狼偏说羊把他的水弄脏了,这就是故意找茬。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狼第一次找茬有没有成功?(没有)他会善罢甘休么?当然不会,他要继续找茬。狼第二次又会找什么茬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狼第二次找的什么茬?小羊又是如何反驳的他的?师总结:狼诬陷羊去年经常背地里骂他。经常是一次么?(不是,是许多次)引导说话练习:小明迟到有很多次了,用经常怎么说?(小明经常迟到)我们班刘雪考了很多次一百分,用经常怎么说?(刘雪经常考一百分)经常就是做一件事很多次。谁能自己用经常说句话?狼说这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气冲冲地)谁来演狼,气冲冲地再找一次茬?(生读狼的话,师相机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狼说的有道理么?(没有,
去年小羊还没出生呢!)可怜的'小羊太冤枉了,他都喊起来了,他急着要为自己辩解。他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指名读,指导读出吃惊地、无辜地语气)再次**女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狼和羊的对话。羊去年还没出生,可狼却说羊去年在背地里骂他,这就叫(找茬)。狼第二次找茬有没成功,他同样不会甘心,狼还会再找什么茬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狼这一次又找了什么茬?(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爸爸)小羊这一次还会和狼说道理么?(没有,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师:狼两次找茬都没有成功,他没有耐心去听小羊讲道理了。这时候的狼已经恼羞成怒,露出了凶恶的嘴脸,最终扑向了小羊。狼无赖小羊不成,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找茬儿)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找茬儿”?(为自己做某件事找个理由。找别人地麻烦。找借口。)对,找茬儿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跟别人吵。大家懂了吗?
总结讨论:
狼为了吃羊找了三次茬,前面两次,羊都据理力争,和狼讲道理。第三次狼再也没有耐心听羊解释,最终扑向了羊。为什么羊一次又一次和狼说道理,狼还是扑向了小羊呢?如果你是小羊你该怎么做?由此可见,像狼这样的坏家伙,他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和这样的坏蛋光讲道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用我们的智慧去战胜他。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坏蛋,如果我们遇到了该怎么做呢?
希望在生活当中,小朋友能够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去战胜像狼一样的坏人。最后让我们齐读这篇课文,边读边在脑海想像狼和羊的不同形象,另外还要把他们各自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课后拓展
当狼扑向了小羊,你们愿意让狼吃了小羊么?(不愿意)那好,请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小羊想一个好的办法战胜凶狠的狼,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办法更有智慧。
板书设计
1、把水弄脏水不会倒流找茬(找麻烦、找借口、找理由)
2、去年背地里骂狼还没出生
3、小羊的爸爸骂狼
《狼和小羊》自评
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小羊的命运,逐步认识狼的本性。采用“问题引导---朗读体会----讨论探究”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在读书解疑,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质,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同时还要借本则寓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勇敢地与坏人作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