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说课稿1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的内容:甲烷的性质。本着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内容为甲烷的结构,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包括甲烷的氧化反应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甲烷作为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又是学习烃的入门,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对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习烃、烃的衍生物及接下来学习的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渡】了解完教材再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化学以及有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高一化学中已经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如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学习本章的理论基础。甲烷的其他名称“瓦斯”“天然气”等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名词,因此,学生对此物质或多或少会有些经验基础,可以顺利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4、深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哲学思想;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含义。
【难点】
理解甲烷分子结构决定了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过渡】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带着学生一起回忆曾学过的碱金属、卤素、氧族、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等无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非无机化合物。指出前者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有机物。由此引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学习。
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几种有机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机物的元素组成,帮助学生明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简单区别,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甲烷的结构
我会先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向学生讲解,甲烷之所以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原因。之后,请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接着,我会介绍甲烷的分子正四面体结构,组织同学们用橡皮泥和牙签制作出甲烷的分子模型,并展示实验室中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甲烷分子结构的印象。
2、甲烷的物理性质
我先通过从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关于甲烷应用和物理性质的趣味资料),请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学生能够得到甲烷的俗名、气味、密度水溶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从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对甲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一种推断气态物质密度大小的方法。
3、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这个知识可以甲烷常做家庭燃料展开,请学生推测甲烷燃烧的产物,我通过视频演示将燃烧产物上罩一个小烧杯、及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并请学生来板书燃烧的方程式。同时纠正学生易错点及注意点,如要把方程式中的等号改成箭头等,并提醒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从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分别展示甲烷与氯气在有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反应的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新物质为白雾和油状物。学生容易得出白雾为氯化氢,但其他有机产物的推断稍有复杂度,我请以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请他们根据元素守恒从元素组成上来推测反应的产物,经过讨论后能得到甲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替换了,我对他们的猜想进行肯定,并顺势请他们写出方程式,指出学生误区,即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但油状物并不是一个氢原子被替换后的产物,并向学生介绍这一反应的步骤、对应的产物及状态。之后,引导大家注意到对比实验的区别之处,认识到光照是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不可缺少的条件。趁势请学生写出方程式,接下来通过视频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验证学生的猜想。最后指出氢原子被替代的反应就是取代反应,请学生总结取代反应的定义。
取代反应在有机化学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而甲烷的反应是学生学习取代反应的开端,因此地位至关重要,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串,抽丝剥茧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该反应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升
为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将趁热打铁,呈现两道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畅谈收获,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最后布置作业:通过表格的形式总结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异同。
七、说板书设计
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为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本节的知识,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高中化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 ……此处隐藏27190个字……、分析实验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对元素 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 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⑵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 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其原则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文中安排了2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有很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再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知识等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激趣法、随堂实验法、演示法、对比法、自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在学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写“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还原性。
2、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程序
㈠新课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学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它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了录像后,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留下悬念,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的学习。
㈡新课教学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①学生实验:将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 SO2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②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得出SO2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③学生实验:将另一只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 生按课本【实验6—1】的方法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 得出结论。让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并板书。
④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红”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判断是属于SO2 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边讲边板书。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①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②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 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 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简单说明“可逆反应”的特征。
③复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二氧化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得出二 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的学习。
⑵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条件与反应的可逆性。
②讲述SO3的性质。
③简单说明二氧化硫还能与氯水、溴水、碘水、KMnO4等强氧化剂,H2S等还原 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演示:【实验6—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一化学性质的学习。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 被漂白的物质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②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与品红溶液作用、与 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 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③提问学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否表现了SO2的漂白 性。作出解释。
3、二氧化硫的用途简单讲解。
4、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录像。
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二氧化硫,并指定学生分甲、乙两方对二氧化硫的利弊 进行辩论。
㈢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育学生要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㈣布置作业
P129 第五题。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SO2与水反应 SO2 + H2O ? H2SO3
b、SO2与碱的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亚硫酸钠)
SO2 + Ca(OH)2 == CaSO3↓ + H2O
SO2 + CaSO3+ H2O == Ca(HSO3)2
2SO2 + Ca(OH)2 == Ca(HSO3)2
(2)还原性
a、与氧气的反应 催化剂
2SO2 + O2 ? 2SO3
△
(SO3 :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 都比较低。
SO3 + H2O = H2SO4 ( 放热) ——工业上制硫酸)
b、与卤素单质的反应( Cl2、Br2、I2 )
SO2+Cl2+2H2O==2HCl+H2SO4 SO2+Br2+2H2O==2HBr+H2SO4 SO2+I2+2H2O==2HI+H2SO4
(3)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
+4 -2 0
SO2 + H2S == 3S↓+ 2H2O
氧化剂 还原剂
(4)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生成的白色物质不
稳定。(鉴别SO2)
2、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
丝、草编制品等。
⑶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二、SO2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