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记者演讲稿3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现在社会,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者演讲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团公司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这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新闻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记者节节日。向所有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励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值得我们执着一生而追求的事业,是让我们永葆青春活力的事业。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我们是集团公司的喉舌,时刻向 30 多万职工诉说着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记录着集团公司的辉煌历程。
所以,我们不光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更是集团公司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笔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们镜头下记录的一张张喜悦的照片,都在向我们倾诉着集团公司跨越发展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幸**康。
我们辛苦,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霓虹闪烁的时候,我们在烛光下记录着集团公司发展的步伐;当合家团圆的时候,我们伴着孤独走向新闻发生的地方;但无论怎样艰难,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新闻的地方,我们就不会退缩。 我们快乐,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
记者演讲稿 篇2各位老师和小记者们:
大家好!我是本校六年级一班的小记者xxx。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当小记者的经验。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一篇成功的文章开头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闻中也有开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段话,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
常用的导语有四种:
(1)叙述式 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
(2)提问式 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3)描述式 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再引出主要事实。多用于特写式新闻。
(4)引语式 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多用于谈话报道或某些公报式新闻。
在四种写法中,叙述式较易掌握,因此,用得最多。
要想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
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导语要少写细节,确实需要细节,但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
4、导语不要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给人以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
其实想写好导语很简单,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能够了解到写导语的方法。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3在演讲开始,我愿意先讲一个事情, 如果说去年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 就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出版一本号召讲将速度慢下来的书你却不得不超快速的四处推销它。我这些日子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城市、演播室以及访谈节目之间奔走,但实际用来宣传书的时间却少的可怜。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想知道该如何放慢速度,然而,他们却想要知道如何超快速的放慢速度。所以···前不久我在CNN上了一个通告。在那,我上电视的时间还没有化妆的时间长,而我想这还真算不上让人吃惊的事,对吧?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世界一个沉溺于追求快速前进的世界。
一个迷恋速度的世界,做每一件事情都追求更快,往越来越少的时间里填压进更多的东西。每一天、每一刻都感觉像在和时间赛跑 引用凯利·费雪(美国影星)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我的自传里面有写,我只是再次引用“现在大家连瞬间得到的快感(高潮)都嫌太久。”另外,假如让你想我们怎样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会有什么主意?我们会加速做事情,不是么?所以,以前我们拨电话,现在我们快拨;以前我们阅读,现在我们快读;以前我们走路,现在我们快走。当然还有,以前我们约会,现在我们速食约会。即使是那些本身就需要慢慢做的事情我们也千方百计加速做。我最近在纽约,路过一家健身馆。他们橱窗上有一个新课程的广告,是个晚间课程。你猜得到吗,是关于快速瑜伽的。这个就是为超级没时间的上班族们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些人,想要练习(瑜伽)拜日式但却只想花大约20分钟在这上面。我想,这些都是有点儿极端的例子,而且都有些意思,可以当笑话听。
但是,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不到这种竞走式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已经在速食文化中淫浸得太深了,以至于我们几乎觉察不到它让我们在生活方方面面所付出的代价。对我们的健康,饮食,工作人际关系,环境以及生活的社区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有时候只要一声警示来提醒我们正在匆忙地度过我们的生命,而不是真正有意义的过生活;提醒我们:我们在过快日子,而不是在过好日子。而我认为对很多人而言,那个警示铃常常是以疾病的形式出现。疾病突然爆发,最后身体对你说 “我再也受不了了。”然后就垮了。也许这个警示会在一场恋爱化为泡影后出现失败是因为我们抑或没有时间,抑或没有耐心,或是不能安静地陪着另一半,倾听他们的述说。
而我的警示铃是在我开始为我儿子念睡前故事的时候响起的,我发现在一天结束之时,我走进他的房间,就是不能把自己的速度慢下来。我会很快的念《戴帽子的猫》。我会这儿跳过几句,那儿概括几句,有时几句话概括一整页的内容。当然,我的小儿子对这本书倒背如流,所以我们就会争起来。当一个爸爸坐下来,为他的儿子读故事,这本最应该是一天中最放松、最亲密、最亲切柔软的时刻,反而变成了这种角斗士般关于意志的争斗;变成了他要快我要···不,是我要快他要慢而引起的冲突,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我读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是为追求快速的人提供的省时窍门。其中一个窍门引用了一系列丛书作参考,叫做“一分钟的床前故事”。而我,现在真不愿意承认,但是我那时的第一反应和现在非常的不同。我的第一反应是说,“哈利路亚——这是个多么棒的点子! 这正好能帮我把床前故事讲的更快一些。” 但还好,我头脑一清醒,而我的下面的反应就非常不同了,我退回一步想,“停,真的达到这种地步了吗?我真的忙到这种地步,要在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分钟故事来敷衍我儿子?” 然后我把 ……此处隐藏2106个字……就能释放压力,拥有家庭时间,以此放慢步调。
家庭作业是另一回事。家庭作业禁令在发达国家的学校非常普遍, 一些学校以前曾有家庭作业成堆的现象, 而现在他们发现作业数量少,质量可能更好。 因此,最近苏格兰出现一件实例:有一间苏格兰的高学费且高回报的私立学校,对13岁以下的学生,禁止布置家庭作业, 这让期望很高的父母吓了一跳并说,“你们在干什么,这样我们孩子的成绩会下降”。校长却说, “不会,不会,你们的孩子需要在放学后放松下来。” 而就在上个月,考试成绩出来, 在数学,科学等课程上,分数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和去年平均成绩比。 而我认为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是,进入一流大学常常是家长驱使孩子努力学习的原因,而这些大学却发现,他们学生的素质正在下降。 这些孩子拥有很棒的成绩, 他们的简历里写满了参加课外活动的经历, 多到会让你看了想哭的程度。 然而他们却缺乏活力,他们缺乏创造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想象。因此,这些常春藤高校,以及牛津、剑桥等大学,开始向家长和学生们发出信息,表示家长学生们需要对此做出一些补救行动。 以哈佛大学为例,他们向本科大一新生发出一封信告诉他们,他们能从日常生活,从哈佛大学收获更多, 假如他们能减缓过于紧张的步调;假如他们能稍稍放松自己, 把时间放在那些有需要的事情上,给予那些事情足够的时间好好享受,体味这些事情。而有时候即使他们什么也不做(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那封信的题目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叫 “放慢速度!”——以一个感叹号结尾。
所以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这一讯息,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 少一点常常意味更多, 慢一些意味着更好。 然而这样说,当然, 并不是说放慢速度那么容易,不是么? 我的意思是,当我正在写关于“慢有何好处”的书时,拿到一张超速罚单, 这是真的,而且事实还远不止这样。那时候,我实际上是在前往慢食俱乐部组织的一场晚宴途中。 如果这还不算丢脸的话,我还是在意大利拿的罚单。 如果你们中任何人曾在意大利高速公路上开过车的话,你肯定知道我当时开得有多快。
但是为什么放慢速度如此之难? 我认为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速度快让人开心,你们知道的,速度快很性感。 这都是肾上腺冲动造成的。很难根除。 有一种哲学上的维度—— 在这种维度中,速度成为了把我们自身与 更大、更深层次问题隔离的壁垒。 我们脑子里充满着让我们分心和忙碌的事情, 使得我们不需要询问自己, 我还好么?我快乐么?我的孩子这样成长的方式是正确的么? 政治家们的决定是否代表了我的利益?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最强有力的原因也许是,之所以这么难慢下来,是源自文化中的一种行为定式,我们树立起的文化不允许我们慢下来。 缓慢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个贬义词。 它是懒,懒虫的代名词, 是用来说那些做事容易放弃的人的。 “他有一点慢。”实际上是说这个人有点蠢。
我想慢活运动的目的或者说它的主要目标,事实上,就是去破除这种定式 是为了表明,有时候“该死的慢”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慢”本身。我最近有一次被困在伦敦的M25环线公路上,而且在那里困了三个半小时。我可以告诉你, 那才是真正的“该死的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慢活运动所包含的有点颠覆性质的思想是说,有一种慢是“积极的慢”。 积极的慢就是花些时间和家人吃饭,没有电视机在旁边干扰。 或者是在办公室里花些时间把事情进行全面地梳理从而做出最明智的决定,这是从工作角度来说。 又或者只是花些时间慢下来品味生活。
我发现自《慢活》一书出版以来 在所有发生的事情中,最令人振奋的就是人们对这本书的反应。 我料想到,当这本关于慢活的书面市, 它会受到新生代的欢迎, 然而,它也同样被商界津津乐道。不止那种商业出版社,另外还有大公司和组织的领导阶层的接纳。 因为像在座各位,处于领导链顶端的人,我想他们开始意识到,在(组织)系统中高速运作得有点过头了, 工作过于忙碌,是时候找回那种已经遗失的慢速换挡艺术。 我觉得另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是不止在发达国家,人们开始接纳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家中, 那些即将跨入第一世界之列的国家——中国,巴西, 泰国、波兰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它们已经开始接受慢活运动的观点, 在媒体上,在大街小巷也有关于此观点的争论。 因为他们关注着西方世界,他们认为, “嗯,我们对你们在这方面的观点很感兴趣, 但我们不很确定是不是真的可能(做到放慢速度)。”
他们所说的这些,确实如此, 这是可能的么? 这确实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否可能放慢速度? 我很高兴我可以告诉你说这个答案是,完全可能。 我自己就是一个实证,一个改过自新并且恢复正常的曾经的速度狂人。 我仍然喜欢快速。我住在伦敦, 而且是个记者, 喜欢忙忙碌碌, 喜欢由此产生的肾上腺素的刺激。 我玩壁球,也玩冰球, 这两种都是非常讲究速度的运动,我绝不会放弃这两种运动。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我与我内心的慢龟龟进行了交流。
那意味着我不去,我不再去无缘无故的弄得自己负荷过重。 我的默认模式不再是做一个大忙人。 我再也听不到时间高速战车催促迫近的声音, 至少不再像以前我感觉到的那么多。 我现在能听到这种时间催促的声音,因为我看到演讲时间分分秒秒过去。 而所有这些的重点结论是,比起从前的我,我真的感到更快乐,更健康, 更有效率了。 我觉得我在享受我的人生,而不是在匆忙度日。 也许,最重要的衡量慢活成功的标志是,我感觉到和他人的关系更密切感情更深了,联系更强了。
对我而言,我想衡量这种方式是否产生作用,以及它的意义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要回到我给儿子说睡前故事的事,因为那是这个事情的开端。而这个结果很美好。 晚上,我走进儿子的卧室。 没戴表,关上了电脑, 这样我就听不见有新电子邮件到达的震动声, 我按着儿子的速度慢下来,我们一起阅读。 因为孩子们有自己的节奏和生物钟, 他们不管父母们计划的家庭时间,你计划10分钟让他们对你打开心怀。 而他们却要你跟着他们的节奏来行动。 10分钟进入了故事状态, 而我儿子却会忽然说,“你知道吗, 今天在操场上发生了些事情,真让我烦恼。” 然后我们就会不讲故事了,转而说说运动场发生了什么。 而我现在发现它曾经只是一种一项例行公事,成为我负担的睡前故事 这件耗时得让我想赶快完成它的睡前故事,现在变成了在一天结束时对我的奖励, 成为了我真的、真的很珍惜的事情。
我打算用一个好莱坞电影式的故事,结束我今天下午的演讲,大致是这样的:
几个月之前,我准备进行 新一轮新书外地宣传,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了。 我就在楼下门口等计程车, 这时我儿子走下楼, 他正拿着为我做的一张卡片。 他把两张卡片钉在一块,就像这些, 而且贴了他最喜欢的人物贴纸 丁丁(漫画人物,职业是记者)在卡片上。 接着他对我说, 或者这么说,他把卡片递给我,接着我读到, 卡片上写着,“致爸爸,爱你的本杰明。” 我就想说,“啊,这真是太棒了, 这是不是一张祝我外出顺利的好运卡呢?” 然而他说,“不,不是,不是,爸爸,这是一张 送给世界上故事讲得最好的人的卡片。” 接着我想,“看来放慢速度真他奶奶的管用啊···”
非常感谢在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