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学生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爱学生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爱学生工作计划1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学生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关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各科任教师任成员,加强对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建立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每个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真情关爱,多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
1、学习上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照顾。教师对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多关爱学生的生活,有益于其身体发育。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重点学生制度
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结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重点学生谈心,随时掌握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重点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教师在校时要经常与重点互相交流、沟通,掌握重点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其他时间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重点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重点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重点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六)注重对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重点学生,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重点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关爱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家庭、社会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使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身心上得到健康、愉悦、和谐地发展。
关爱学生工作计划2我班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班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学校关于留守学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班具体情况,使我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我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班委会成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这类同学,要定期走访,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班干、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爱学生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教育观,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二、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方显仁
副组长:熊剑
组员:雷忠于周剑飞姚剑郑美银陈健文
2、建立辅导站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教育资源,开设知心信箱,开设“阳光驿站”, ……此处隐藏14857个字……党总支组织党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承包责任书,成为“代理家长”。对学生,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党员、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
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话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爱学生工作计划15当前,许多农村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而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从而使一群群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留守儿童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还有的连学科作业都无法完成。因此,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这些孩子尊师守纪﹑安心学习和健康地成长呢?在班级管理中,笔者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建立动态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弄清楚本班留守儿童的性格差异。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核对落实,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档案。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并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增进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还要多与监护人交流。
用心付出真爱,唤醒留守儿童的心灵感应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他们常常缺乏亲情关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将留守儿童视作自己的孩子,注重引导他们在生活学习和亲情体验方面的成长,希望能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找回快乐,健康成长。具体措施如下:
1、定好目标,落实帮扶。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很多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他们。首先,我对留守儿童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并制定了科任帮扶计划。我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帮扶时间、内容以及阶段性所取得的效果逐一记录在表格中,并按计划实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会多关注留守儿童,多向他们询问情况,多给予帮助。我希望通过这些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快乐,让家长放心。当留守儿童生病时,我会及时带他们去诊治,并全心全意地照料他们。例如,在一次劳动课上,我的学生邹俊朗不小心扭伤了右脚。我得知后立即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在他住院期间,我每天坚持探望他,向他嘘寒问暖,并帮助他进行补习功课。我希望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真正关心和关爱。邹俊朗伤愈出院后,他的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他多次被学校评为“星级学生”。这让我非常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帮助留守儿童的决心。以上是我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具体案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分类指导,因人施教。
鉴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在实施帮扶指导时,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修养欠缺的留守儿童,应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纠治和帮助,因材施教,以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同时,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让他们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举例来说,我班上有一个留守儿童叫周盈盈,她的父母都在东莞打工,由她60多岁的爷爷代为照顾。她总是穿着时髦,喜欢引人注目,成绩时好时坏,她爷爷无法管教。我全面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引导方案。在班会课上,我让其他留守儿童分享他们是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父母在外工作时安心,并让周盈盈通过电话了解她父母打工的辛苦生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有一次,我发现她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吴老师让我体会到了你们生活的艰辛,我一定会重新认识自己……”从那以后,周盈盈改掉了不良习惯,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请问以上修改是否符合您的要求?
加强感情交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引导,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监护人过分溺爱和纵容,使孩子养成了挥霍、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变得自私、孤僻、暴躁和蛮横。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班会课开展了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的讨论,让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打工并不代表他们不爱自己,而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此外,我还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定期举办图书角、手抄报、美术沙龙等,以填补学生们心灵上的空虚,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充实和美好。另外,我还利用思想品德课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我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教导他们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内心的关怀。
开展赏识教育,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呢?
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強,如果他们没有考上大学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计算机维修工,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我班的留守学生刘媚笑同学。成绩不够理想,读书时都不敢大声朗读,因个头小遭同学嘲笑、戏弄,但她在课堂上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勤于思考,常因见解独到,受到老师的表扬,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不足,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期末获得了,当她双手捧回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动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还考入了重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