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乡心得体会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下乡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下乡心得体会1这次的三下乡是我第一次从写策划书开始到活动结束都参与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各方面都有一些收获。
首先是写策划书,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宣传呐、活动的具体实施呐等,其中我最喜欢的环节是设计我们公众号的头像,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我们的头像很有内涵,山路由琴键组成同时形成了一个“乡”字,不仅紧扣下乡主题还体现了我们音乐学院的特色。我很喜欢大家在各个讨论环节中的那种氛围,都为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积极的献计献策,我觉得很棒!
然后就是筹备与正式实践的环节,因为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宣讲党史讲党的故事,同时又要体现出音乐学院的特色,所以我们将党的故事与红色歌曲串联了起来。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学到了党的文化。到村里去宣讲时,村民的掌声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本来去之前还稍稍有一点担心,但是听见他们的'表扬,看见有的还用手机录像后,就没那么害怕了。
总的来说呢,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我们向村民们宣讲了党的光辉历程,其次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让我与队伍中的其他队员有了更深的联系,共同经历了这次深刻的社会实践。
最后还要感谢我们小分队的两位队长,为了这次三下乡做了很多,花了很多心思,最后顺利且成功的带领我们队员完成了这次实践,辛苦啦!
三下乡心得体会2今年七月十九号,我参加了由Xx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营队名称是“扬青春风采、促进位赶超”。我们营队这次下去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宣传Xx湖生态经济建设;同时做好关于土地流转、劳动力流转和“三农”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乡镇基层党建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了解大学生村干部以及“三支一扶”人员的工作情况;依靠多种渠道,获取“环Xx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信息与数据;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做到了解农民疾苦,真实的反映农村的现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注。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事情,个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问卷,和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下乡之前,我们也是有做数据调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汉,带着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小孩子做什么坏事,只是觉得在孩童时代,总是可以放开的去玩耍,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他们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安心,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乡下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动摇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如何能够天真烂漫呢;没有儿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够安心享受呢?
现今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永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般都是他们的父母,可是长期在外打工,甚少归家的父母,又如何启蒙教育自己的小孩呢?孩子的童年一直混迹在和他们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间,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比较老的观念围绕着,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难道不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吗?
而对于村里那庞大的空巢老人的阵容,我更是辛酸。家有一老是个宝,但目前农村的状况,就是家有一老是根草,不仅没有在年老时享到儿女的福,还要替儿女照顾一堆小孩。当然,不可否认很多老人都是喜欢照顾小孩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很愿意在自身精力很有限的情况下把照顾孩子再一次的当成一份事业啊?也没有哪个孩子只想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一般来说都是更渴望父母的爱吧!
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也很辛苦,我也是为人儿女,也是懂得那份心情的。想多赚一些钱,给自己的父母和小孩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份大家都有的孝心。但是否想到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你在下一秒会失去些什么。也许有一天,你终于发达了,你富有了,你衣锦还乡了,风光无限,你要来更好的履行你爱父母爱子女的义务了。可是父母已经变得太老了,老得再也无法和你好好说话,再也无法享受你给的一切……子女也已经长大了,早已不是想在你怀里撒娇的孩童了,他们也独立了,对你也只是陌生多过亲昵。终于,你有钱了,可是却再也买不回父母的时间,和孩子的童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错过了,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拥有了。
三下乡心得体会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透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透过实践,原先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把学校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精神带去了安宁八街,把学院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这是当代青年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取。
三下乡心得体会4尽管只是短短的五天,可是给我的留下的太多的欢乐、辛苦、遗憾。这个暑假将是我人生中最欢乐,最有意义,最宝贵的假期。
xx月xx我们怀着期待的心境登上了广州——茂名的列车,开始我们“三下乡”的征途,经过一天的颠簸旅途我们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天我们主要是要向村民们了解我们的活动,我们专门设立了咨询台。由于语言的问题我成为了咨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一开始我们没有得到村民 ……此处隐藏11707个字……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感受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与观众之间似乎没有任何的距离,党的光芒将我们系在了一起,尽管他们是经历过苦难岁月的过来人。农民伯伯对我们的每一次喝彩,书记领导鼓励我们的每一句话语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久久不能忘怀。在活动结束之后,我觉得非常幸福和满足。我对自己、对党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我们是新青年,应该展望未来,更加坚定爱国信念。如果你问我文化下乡苦不苦,排练节目、宣讲党史累不累,我想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就是的回答。
三下乡心得体会14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生活已画上了句号,但这十天的经历却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8月12日,是一个让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和队友们带着满腔的激情,坐上前往官渡中学的车子,三下乡的序幕在我们满怀期待和好奇的情况下拉开了。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的到来让早已等待多时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就这样,在饱含惊喜和欢迎的开场白中我们开始慢慢地进入三下乡的教师角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总能看到队友们忙碌的身影,忙着备课、策划活动、训练学生、上第三课堂、和学生分享人生的点滴……课室里,有他们竭尽全力上课的影子;操场上,有他们带领学生体验第二课堂大汗淋漓的身姿;草地上,有他们每晚定时聊天和训练的'欢声笑语;办公室里,有他们挑灯夜战为活动而倾尽全力的背影……这就是我的队友,尽心尽力且负责的同胞。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不敢懈怠,也为着三下乡这个集体和学生们努力着。在这十天中,我感受着队友们为学生和集体着想的点滴,正因为有了这些队友们才使得这个集体充满了团结和勃勃向上的力量。这一股力量,催我奋发、催我成长,如今,我深深地感谢过去十天的成长经历。
队友给我力量,学生也不例外。这250名学生中我认识的为数不多,但知道我的却不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们都抱有一种强烈的想去认识老师们的欲望,仿佛老师们就是那天然的宝藏,值得他们去开采似的。这一点让每一位队友都津津乐道地谈起,真所谓:说在口中,甜在心中。每天,他们都早早地到教室,这着实让我很感动,感动他们能在暑期的课外补习中保持着如此饱满的精神状态。才发现:原来成为一名教师很容易满足。课堂上,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和灿烂如花的笑脸总让我的心舒服着,讲课也自然很是顺畅,最重要的是上得激情洋溢。当然,有时候也有一些故意捣蛋的学生,这时候就很考作为教师的耐力了。是当场批评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有很多种选择但真正起效果的却寥寥无几。才明白:当一名教师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同时,当自己一进入教师这个角色就会不自觉地为学生想及很多。
例如:上课设计的内容害怕学生听不懂而要准备几套方案、害怕批评学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等等,可见,成为一名教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下,身旁总是围着一群找你签名和找你聊上几句的学生。每当这时,我总会很开心,并不因为自己有了很多fans,而是看到了学生如白玉般天真无暇。晚上,在宿舍里总有学生带上自家的或者是买到的东西过来和我们聊天,这时候的时光总也让人觉得珍贵。每晚,在阳台上看着可爱的学生们离开,一股股欢乐的情愫总会油然而生。看着依旧挂在辽阔夜空里的明月,静静的,快乐地觉得心中已然多了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三下乡,收获了不同的人生感悟。第一次体会到成为教师的不易,第一次感受到很多事情需要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成长,第一次明白自己的价值在于学会付出和精心地播种。
三下乡,成长的桥梁。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不怕辛苦不怕付出的队友们;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好奇努力且不失童真的学生们;在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确立了人生的下一个拼搏方向,并信心百倍地朝着未知的旅途前行。
三下乡,让我懂得只要用心付出就能开心收获。前路依旧漫漫,但我坚信自己能勇敢地去挑战。感谢三下乡,让我的人生不再彷徨,让我有勇气学会成长。
三下乡心得体会15第一次参加教育类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还是有关乡村教育的专题,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也感到意义非凡。不管是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还是如今的城城乡一体化战略下,不可否认,城乡教育一直都存在着显著差距。
在我们的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结果收集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教育之间的硬性条件差距在缩小,但是在师资力量、文化建设等“软”配件方面仍存在鸿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在乡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水平有限,大学生对乡村的教学支助显得格外重要。让乡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得到优质的英语教学授课,在趣味学习中培养对英语的热爱,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这就是我们开展“乡趣英语”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队伍中,大家发挥所长,我主要负责新闻稿的撰写和宣传方面的工作。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我们不能线下开展,而作为一名新加入的队员,我和其他队员之间并不熟悉。从前期的选题讨论、问卷撰写到后期的结果分析、宣传策划,大家分工有序,互相协调。每一次任务的分配与合作,都是一次关系的`磨合,主动的沟通交流显得格外重要,我也因此也结识了新的伙伴。实践是锻炼能力最好的机会。不同的稿件类型有不同的写法,稿件中看似简单的调整主谓顺序,表达出来意义却截然不同;各大网站稿件的投递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一遍遍地仔细阅读,不厌其烦地语句调整,在考验细心的同时也在磨练耐心。纵然自己身为一名传媒生,对Pr、PS等专业视图软件都有过接触,但实际操作永远比构想的困难。搜视频、查教程、换版本……摸索的同时也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打开了技术的新世界。
在这近十天的实践活动中,我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身体力行地参加周围的志愿实践活动。志愿不分大小,实践不分场所,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实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资源价值。
我参加了家乡当地两次核酸检测演练活动和一次交通站岗执勤,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每次核酸检测的对象是一整个村庄,由于检测试剂需要冷藏,冰柜保存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村民的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检测场所。大多数的村民是理解而配合的,早早来到现场排队等候。但也不乏有些脾气暴躁的村民,不愿意排队,抱怨检测太慢,甚至大吵大闹,丝毫不体谅志愿者的不易与医护人员的辛苦。把板凳让给老人与孩子,连续站立四个多小时,双腿僵直;一遍一遍重复检测体温的话语,不敢摘下口罩喝一口水,喉咙直冒火……这些不适在听到一句一句真挚的感谢而变得可以忍受,在看到闷在厚厚防护服里的医护人员时变得微不足道。一上午的志愿活动,可以检测近千人,保障数百户家庭的安危。志愿的意义就在于此,给予的快乐远大于索取,微光也可以汇聚如炬,照亮更多的人。
三下乡活动已接近尾声,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了解到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的实际,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同时也期望我的同龄人们珍惜青春,用有限的青春创造无限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