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游戏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间游戏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间游戏活动总结1这一学期,我们班开展了民间游戏、民间童谣等娱乐性游戏,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进行了所有的活动,效果非常好,伴随着一些童谣和游戏,让家长们也回忆起了童年的趣事,勾起了美好的回忆,所以民间游戏的开展非常顺利,家长和孩子们都很感兴,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把民间游戏/音乐/童谣有计划的安排到周计划中,老师作到心中有数。每周一三五玩室内游戏,二四玩室外游戏,充分利用晨间让孩子们玩。
二、实施阶段及取得的效果
1.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们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向家长介绍民间游戏、童谣的好处,引起家长重视。当然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家长的协助,针对我们班班额大,老师难指导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晨间活动时间,把家长请进班级中,并定期举行比赛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提高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
2.优化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我们充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例如我们吃完饭后,孩子们可以玩一些童谣游戏,例如:“石头剪刀布”“公鸡头、母鸡头”“捉蜻蜓”等,丰富了孩子们的间隙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同时获得了乐趣。平时我们喝水,洗手,入厕小便都用童谣的形式来引导提醒孩子,这样孩子们既知道如何按要求去做,有形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
间操后的时间是我们玩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每周我们会玩一到三个游戏,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3.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互相取经,促进了家园沟通。
家长们也很喜欢民间游戏和童谣,都觉得能唤起他们儿时美好的记忆,又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增进感情,平时没有那种机会,现在正好利用这个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去。
有的家长还利用入园或是离园的时间跟老师互相交流,把我们会的交给他们,把他们会的同时交给我们,这样内容也会更多、更丰富。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施后,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民间游戏和民间活动非常易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好的常规,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我看得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兴趣很高涨,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好处。
民间游戏活动总结2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感触颇深,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的制定把民间游戏、音乐、童谣有计划地安排到周计划中,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晨间活动及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玩。
二、实施过程及效果1、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我们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向家长介绍民间游戏、童谣的好处,引起家长重视。当然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家长的协助,针对我们班班额大,老师难指导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家长开放日的时间,把家长请进班级中,提高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
2、优化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我们充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例如我们吃完饭后,孩子们可以玩一些童谣游戏,例如:"石头剪刀布""公鸡头、母鸡头""捉蜻蜓"等,丰富了孩子们的间隙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同时获得了乐趣。平时我们喝水,洗手,入厕都用童谣的形式来引导提醒孩子,这样孩子们既知道如何按要求去做,又形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
课间操后的`时间是我们玩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每周我们会玩一到两个游戏,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3、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互相取经,促进了家园沟通。
家长们也很喜欢民间游戏和童谣,都觉得能唤起他们儿时美好的记忆,又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增进感情,平时没有那种机会,现在正好利用这个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去。
有的家长还利用入园或是离园的时间跟老师互相交流,把我们会的交给他们,把他们会的同时交给我们,这样内容也会更多、更丰富。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施后,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民间游戏和民间活动非常易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好的常规,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我看得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兴趣很高涨,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好处。
民间游戏活动总结3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看看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但常常为独守电视和玩具而白无聊赖,他们很少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想起我们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房子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皴裂了。但我们的身体却是健康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民间艺术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之符合现代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园户外有着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车”,在花园里玩“荷花荷花几时开”,在泥地上跳格子,在树荫下跳皮筋。孩子们的机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了体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把中国传统游戏进行了创新运用。主要实践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游戏在户外体锻中的创新运用
1、在韵律操中的运用
操节是户外体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活动中,幼儿随音乐的变化,变换着身体动作、队形,以此来发展动作的节奏、协调性、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活动。我们尝试将民间儿童游戏、民间体育运动、民族舞蹈编排到韵律操、花式操中,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例如游戏“剪刀、石头、布”“拉大锯”“炒黄豆”“拍大麦 ……此处隐藏1099个字……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也正是由于孩子们玩民间游戏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越长越棒。
在民间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愿我们的一点实践经验带给您一点启发,愿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民间游戏活动总结4让民间游戏丰盈孩子多彩的童年――浅谈民间游戏在益智区的开发与实施古往今来,游戏是一直是孩童最好的玩伴,也是向孩子们渗透智育、培养品行最有效的载体。而民间游戏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简单有趣的玩法,更是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然而在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似乎已渐渐被孩子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搞笑、血腥的电脑游戏。如何创造性性地挖掘民间游戏资源,让古老的民间游戏历久弥新,重新焕发迷人的芬芳,进而吸引孩子们乐在其中呢?本学年,我们结合我园所处的地域特点,成功申报了《民间游戏在益智区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这一课题,因地制宜地搜集和创编了一些民间游戏,并在各自班级的益智区进行了实验,期待着我们的辛勤付出,能将民间游戏的种子撒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充盈孩子们的多彩童年。
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在的益智区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如下的实施与探索:
一、小游戏,大分类
民间游戏植根于民间、盛行于民间,因此了解、熟悉这些游戏的高手也存在于民间。所以,在民间游戏的搜集、创编阶段,我们充分发动了幼儿的爸爸妈妈乃至爷爷奶奶,请他们帮忙回忆一些古老、原汁原味的民间游戏,然后再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以改编,确定了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三大类游戏:
1、手指游戏: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但小肌肉发育较晚,身体的灵活性比较低。因此,我们选择了形象逼真、拟人有趣、玩法比较简单、技能性不太强的手指游戏。这些游戏有的还配上短小、形象并且朗朗上口的童谣,能瞬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参与的兴趣。如“五个小朋友”,孩子只需要记住儿歌,然后根据内容自由创编动作即可,没有繁琐的游戏规则,简单易学,生动有趣。
2、牌类游戏:民间游戏中的“抽老鳖”、“金钩钓鱼”这些牌类游戏,对我们成人来说可算是经典游戏了,我们以前使用的都是买来的成品扑克牌,这对于小班幼儿却不太实用。于是,我们就充分挖掘孩子们身边的各种形象卡片,如材料袋里的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稍加选择、整改,变成孩子感兴趣的、易接受的图案,激起他们玩的欲望,让他们爱不释手。
3、棋类游戏:对棋类游戏的选择,我们首先从棋盘的设计上入手,棋盘的格数可以先略少一些,但整体看起来要简单漂亮,要让幼儿一看到棋盘,就会被吸引住,然后教师开展活动就简单了。我们为小班孩子选择的`棋类游戏主要有“对对碰”和“跳跳棋”。游戏内容虽不太多,主要目的是想对孩子们进行一些棋类游戏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二、小游戏,大效果
随着课题越来越深入地展开,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在与民间游戏日益深入的接触和碰撞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玩的乐趣,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获取了知识,增强了技能,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民间游戏培养了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我们为幼儿选择的手指游戏中有的配有童谣,童谣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口头文字,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及鲜明的节奏感上,使童谣唱念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再配上游戏的动作,那就更受孩子的欢迎了,孩子们既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又感受到了韵律之美。如“蒸馍馍”、“五个小朋友”这两个手指游戏,它们配有儿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特点。在进行这类游戏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多灵活采用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法等。如在玩“蒸馍馍”时,教师先边说儿歌边用动作演示,接着用简洁的语言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幼儿练习时,速度由慢到快,内容由少到多,要求逐步提高。枯燥的重复练习对小班孩子来说效果很差,如果运用游戏法,教师创编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再加上游戏的口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显然增高。
(二)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间游戏亦是如此,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孩子对新生事物都非常好奇,尤其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游戏,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了,争抢玩具,大家对游戏规则的不遵守等,为了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参加游戏的每个幼儿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就需要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在与伙伴的合作上,幼儿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喜好和行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民间游戏实现了课程的相互渗透
根据《纲要》中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教育虽然分五大领域,但各个领域之间是相互渗透的,通过学习《纲要》的精神,我们领会到幼儿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因此,不难看出民间游戏的活动,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活动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小班课程的内容中要求孩子认识数字1-4,并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品,我们为孩子选择的棋类游戏――跳跳棋,是让孩子通过掷骰子,会点数骰子上的点数;通过棋子跳格,让孩子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其目的如出一辙。我们力争让民间游戏课程化,课程游戏化,创设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教材。
三、小游戏,大延伸
在课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园益智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各班益智区开展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为了使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还有如下设想:
1、将民间益智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除了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进行民间游戏,我们还想充分利用其他课余时间,比如晨间锻炼、餐点时间、放学等车时间,教师都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相对静态的民间游戏,像手指游戏“指鼻子”“挑冰棍儿”,这样既可以弥补孩子们对民间游戏玩耍时间的不足,又可以缓解孩子们在等待时的吵闹和焦急,一举两得。
2、让民间游戏成为家园互动的桥梁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幼儿在园时间毕竟有限,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对优秀民间游戏的渴求,同时,为了弘扬民间游戏,我园分年级段每周将部分亲子民间游戏推荐给了家长,这些游戏都基本上适合家庭成员玩的,比如:挑冰棍儿、抽老鳖、金钩钓鱼、水果接龙等。如此一来,亲子间活动的时间也多了,家园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彼此之间多了沟通交流,促进了家园互动,实现了教育的优势互补。
对于我们而言,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实践虽然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却已初尝收获的喜悦和甜蜜。古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知民间游戏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会执着前行,力争使民间游戏为孩子们的多彩童年增添更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