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这一通讯工具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了.手机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可以上网,发短信,通讯联络,照相……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便利,于是学生也加入了手机族的行列,可用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可是有的学生却利用手机整天沉迷于游戏和上网对学习过多过少产生了影响同时学生手机的款式也多种多样。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和探究。
手机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而人类制造手机的目的起初也只是为了通讯,然而这并不能满足他们,使他们不断更新手机,手机的样式、品种、功能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勾起人们对其的购买欲。
现在不少学生住校,家长为了方便通讯,便给孩子买了手机。给学生买手机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时时监督学生,给学生安一个“遥控器”,家长希望全程监控学生,不管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家长都能时时掌握。如果学生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手机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许多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说。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手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它的弊端:上课时的手机铃声已经成为老师们烦恼,上课期间接二连三的铃声响起,这是严重阻碍了公共秩序,老师不得不停下指责一番。于是有不少学生开始耍小聪明,不再接电话,却是在桌子下不停地敲打手机上的键盘,无声无息地,一堂课就可以在聊天室里轻松度过,虽然没有影响课堂,却让自己白白地浪费了一堂课,浪费了父母的心血,浪费了自己的光阴,只能怪自己不能体会到光明似水流去,岁月不待人呀!难道父母亲呕心沥血就是为送孩子们上学打手机的吗?
手机越来越时尚,这一点不能忽视,学生们已经将手机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富贵的标志,但这又预示了什么?中学生追潮逐流,自然不会放过手机这一象征,于是校园中掀起一波“攀此风”,大家都在比谁的手机好,最新款、最贵、以此来显示自己家财万贯。很多老师更戏称:学生的手机现在比我们的都好了。更令人无奈的是中学生们为了攀比,为了跟上“潮流”,不停地更新手机,一天一个样,一周全都换。甚至没有手机的学生会成为被鄙视的对象,使其心里不平衡,吵着闹着向家长要手机。却不知买手机要钱,换手机也要钱,养手机也要钱,自己为了一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却不断地增加家庭的负担。大部分中学生的手机并不只想家长想象中简单。只是便于联系,更多的是上网、游戏、聊天、短信息、而花费很高,很多家庭都难以支付,就像一笔债务。手机从一个联络的工具变成了一个吃钱的无底洞。
手机的存在本身并没有错误,而是使用者的使用不恰当所致。就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学生手机应具备以下功能:闹钟、课程表、短信息、简单的通讯功能就可以了。至于上网、移动QQ、聊天室等功能完全是不需要的。因为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高消费也是一笔无谓的开销。
作为家长和学校,在学生使用手机方面采取的态度应是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方面的过多干预,往往会叫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行为感到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孩子就因此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甚而发展到在生活中怀疑一切。因此,对于学生使用手机,作为家长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教他们学会文明使用手机,上课时关闭手机,必要时才开机与家长或同学联系。学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是不禁止,但必须在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如果学生在上课、开会或自习的时候使用手机,将会受到处理。学校没有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必要的依据,中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使用手机是他们的权利,毕竟很多家长也通过手机和孩子们联系。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目前已存在的校园手机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手机虽然便于孩子和家长联络,但学校和家庭在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通过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手机的使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家长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才是解决当下校园手机族泛滥、高消费的途径。
学生调查报告2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软件,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多,网购越来越普遍,已经形成了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不出门也可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网购已经成为他们购买东西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之一。现在商家为了宣传,开展了很多层出不穷的活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双十一,而且刚好双十一也刚过。双十一活动以前也有,只是都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受到大多数人关注的。每到双十一活动,各个高校取快递的地方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这个网上也是报道过的,大家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为了了解双十一大学生的网上消费情况,这次我针对这个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具体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在双十一期间网购消费的情况。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
使用腾讯问卷,发放问卷链接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
四。问卷调查份数:
一共回收问卷38份,有效问卷36份
五。问卷调查结果:
1、双十一网购比较多的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大一大二次之,大四的最少。
2、大学生的生活费是1000以下的占23.7%,1000-1500的占了55.3%,1500-20xx的占21.1%,20xx以上的基本没有。
3、双十一期间网购的消费者主要是女生,男生只占了18.4%的比例。
4、今年双十一消费金额为100以下的占比为34.2%,100-500的占比为44.7%,500-800的占比为10.5%,800-1000的占比为5.3%,1000以上的占比为5.3%,由此数据可见,大学生的消费金额大多还是比较有限的。
5、双十一网购的商品中,衣服鞋子占比为68.4%,书籍为13.2%,包占比为15.8%,化妆品为42.1%,零食为18.4%,电子产品(包括键盘等)为5.3%,其他的占比为18.4%,其中占比最少的是书籍和电子产品,最多的是衣服鞋子和化妆品。
6、关于是否用花呗网购的情况,36.8%的人用花呗网购,63.2%的人没用花呗付款,数据表明还是有一些人会欠款网购消费,对于购物欲望不能很好的控制。
7、有63.2%的人认为双十一活动期间的商品价格比较便宜,36.8%的人觉得价格并不便宜,这说明有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双十一买东西是比较划算的,所以这也是人们愿意在双十一网购的原因之一。
8、双十一网购的东西中大多数是生活必需品和自己非常喜欢 ……此处隐藏17403个字……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结语: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学生调查报告14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部分中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
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学生调查报告15塑料袋转眼间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但是,在“简单、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随手扔下的一个胶袋、一个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响的后果为此,我做了一次关于塑料袋使用、及污染情况的社会调查。
调查时间:周六早上
调查地点:我们家门口的菜市场和周边小餐馆
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水产品摊位上,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
熟食摊点上,不管是馒头、包子、糕点还是酱肉、烤鸭、炸虾、凉菜统统是用白色、红色、浅蓝色的塑料袋来包装。
再来看看这些来菜市场采购的人们,个个满载着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子,很少看见有提环保购物袋的,可见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
最后我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更是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凉皮、拉面、饺子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
经过调查得知这些市场上用的塑料袋大多是一些小商贩上门推销的,有些是从批发市场上批发的廉价塑料袋,在质量上根本没有保障,大多都存在质量隐患。而人们对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现出一种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小学生四年级社会调查报告
现在的社会比以前更发达,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妈妈的工资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孩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向爸爸妈妈讨要零花钱了。可是,他们拿着这些钱到底想买什么呢我怀着疑问的心情,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发现,麻辣和烧烤最受小朋友的欢迎。地摊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弄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玩具也销售得很快,比如说“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战斗陀螺”、“库洛牌”.都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欢和别人攀比,花钱去买比别人更贵、更漂亮的东西。还有些孩子拿钱去买恶作剧物品,去吓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学校里,手拿麻辣和烧烤的学生随处可见。或许,麻辣和烧烤就是让学生乱花钱的罪魁祸首。
2、玩具是人童年时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开销也占用了我们学生的大部分零花钱。还有大多数学生喜欢把玩具带到学校里来。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违反校规。结论
经过我的调查,我得知,许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买早餐的名义来讨要家长的钱,然后去买地摊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着钱去网吧,连不吃早餐也行。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
建议
我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更好的措施阻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严格管理学生在校园里的饮食情况,注意孩子们的健康。这样才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