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美术教学计划集合五篇
光阴如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计划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学计划 篇1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和客 观要求,为了高度重视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为了全面提升师生的审 美水平,为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现结合我 校的实际,特制定云甸完小20xx年秋季学期美术器材管理室工作计 划。
一、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为了丰富学生艺术生活,增强学生的美术素质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同学们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为了充分发挥美术器材管理室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对美术器材管理、借用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本学期任务目标
1、加强管理,做好帐册登记。每月份及学期末都要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2、做好记录。这是一项常规工作,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
3、合理安排美术馆室的借用时间,保证全校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在美术室借用器材。
4、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好各种美术器材和教具,辅助好美术教师开展好教学活动。
5、配合美术教师开展好学校的第二课堂——美术兴趣活动,为老师提供必要的美术器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定期开展学生美术作品展示,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7、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合理。仪器设备必须全部入橱或上架,按仪器的性能分类存放,合理排列,定橱定位;并根据重下轻上、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仪器做专门存放;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取用方便。
8、保持橱、架内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 仪器设备应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并根据仪器不同要求做好通电、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防火工作。
9、美术室经常打扫,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器材保管室要经常保持整洁,注意通风换气,妥善处理垃圾杂物,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保护师生健康,保证操作安全。
10、做好美术(器材保管)室的使用记录。凡出借的美术用品如有损坏、丢失,要按价赔偿。
总之,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将充分发挥美术器材的作用,努力为师生做好服务。
美术教学计划 篇2一、教学总目标
(一)绘画
1、学习记忆画、想象画的画法,用这些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喜爱的事物,体会表现的喜悦。
2、用硬笔线描的方法,绘制简单动植物。
3、继续学习以平涂为主的硬笔着色方法。
(二)工艺
1、学习简单的纸工、泥工、拼贴、拓印等技法。
2、用撕、折、拼贴等方法,制作以纸工为主的简单图形。
3、用团、搓、压、捏、拉、接等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工模型。
(三)欣赏
1、观赏有趣的动、植物。
2、欣赏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3、欣赏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用水彩笔或蜡笔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摩、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线条要求流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2、传授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3、学习用费材料进行简单纸工制作练习。
4、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儿童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识图能力,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以及动脑创新能力。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表达能力,培养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
三 教学情况分析:
从学生在前一学期教学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同时对工艺制作大感兴趣。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绘画上构图能力较差,色彩运用不够丰富,画面排放不够整齐,有零碎感,态度不够仔细。
2、工艺制作上精细度不够,意图能力较差。
3、优、差生差异太大。
五、措施:
2、要求在构图时饱满、大胆、略有夸张,富有童趣。
3、通过课堂讲评优秀作业与较差作业之间区别,让学生有互相学习的机会。
六、活动计划
1、3、4月举行手工作品展。
2、5月底举行砂纸画(现场作画)比赛。
美术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美术,但对美术的感受及美的理解尚且不是很系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运用美的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造型、设色等方面综合能力较低,但这已不成为教学重要的点,而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积极参加活动都还需进一步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达到基本掌握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本册共有18课,其中绘画课有:
1课我们的社区
2课恐龙世界
3课画中的线条
4课会动的线条
8课彩墨游戏
9课大嘴怪
10课中国龙
12课橙色的画
13课绿色和紫色的画
14课吃虫草
手工课有:
5课卵石动物造型
6课威武的盾牌
7课会变的盒子
11课吉祥图案
15课有趣的造型
16课一张奇特的脸
18课变垃圾为宝
电脑课 :
17课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自觉的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 ……此处隐藏1538个字……课: 装饰色彩 ……………………………………………1-2课时
第七课: 彩球的设计 …………………………………………1-2课时
第八课: 奇思妙想 ……………………………………………1-2课时
第九课: 添画人像…………………………………………………1课时
第十课: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1课时
第十一课: 装饰柱 ……………………………………………1课时
第十二课: 动画片的今昔…………………………………………1课时
第十三课: 拟人化的卡通 …………………………………1课时
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1课时
第十五课: 留给母校的纪念……………………………………1课时
第十六课: 我的成长记录 …………………………………1课时
第十七课: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1课时
第十八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1课时
第十九课: 写生《花》 ……………………………1-2课时
第二十课: 创作《百年母校》 ………………………1-3课时
第二十一课:期末考试 ………………………………………1-2课时
第二十二课:学生作品评选 …………………………………1-2课时
六、课时安排(人美版第十册全册)
1、 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2、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3、 精细的描写
4、 色彩对比
5、 让色彩动起来
6、 台历、挂历的设计
7、 衣架的联想
8、 拼帖添画
9、 我的牙刷
10、便笺盒的设计
11、在快乐的节日里
12、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13、电脑美术____巧用卡通形象
14、山水画
15、花鸟画
16、雕塑之美
17、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18、 昨天、今天和明天
19、科学创造新生活
美术教学计划 篇5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但我校作为农村完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大部分外来农民工子弟,美术教学又多为兼职老师承担,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偏低。六年级学生文化科学习任务加重,面临毕业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投入精力会相对降低。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分析:
此次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为20xx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与原有的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动。但总体编写思路基本未变。侧重于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本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四、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重点: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多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